2022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70多家主题公园全年营收逾130亿元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11-26 14:47来源:千龙网 国内主题公园数量稳步攀升。 历经30多年的发展,中国主题公园已经涌现出华侨城、华强方特、广州长隆、海昌海洋公园等一批优秀的项目并已形成规模巨大的接待能力。近年来,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和北京环球影城的开园把中国主题公园产业推向新的高度。 日前,由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休闲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联合编制并发布的《2022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尽管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纳入统计的70家主题公园2021年全年合计接待游客7548.73万人次,合计营业收入132.57亿元。2021年接待游客和营业收入同比均有增长,增长比例分别为11.5%和40.1%。 增长韧性持续 国内主题公园数量稳步攀升 来自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于2018年4月9日发布的《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规〔2018〕400号)中的规定,主题公园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兴建的,占地、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实行封闭管理,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定文化旅游主题,为游客有偿提供休闲体验、文化娱乐产品或服务的园区。比如,以大型游乐设施为主体的游乐园,大型微缩景观公园,以及提供情景模拟、环境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影视城、动漫城等园区是主题公园,而政府建设的各类公益性的城镇公园、动植物园等不属于主题公园。 “由2020年的50家到2021年的64家,再到2022年的70家,样本数量从侧面反映了国内主题公园数量仍处于持续增长的发展阶段。”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介绍,“进一步分析发现,数量的持续增长既得益于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国际品牌的带动效应,也得益于国内主题公园品牌的迭代效应,如正在迅速布局的方特系列主题公园等。” 相较于2021年的评价,本次报告纳入评价的主题公园为2021年1月前开园的主题公园,样本数量净增加6家至70家,主要分布于24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约占我国现有大型和特大型主题公园数量的92.1%。据统计,年游客量前20名的分别为上海迪士尼、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北京欢乐谷、深圳世界之窗、武汉欢乐谷、上海欢乐谷、绵阳方特东方神画、广州长隆欢乐世界、深圳欢乐谷、银基动物王国、荆州方特东方神画、重庆欢乐谷、无锡融创乐园、成都欢乐谷、广州融创乐园、上海海昌海洋公园、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郑州方特欢乐世界、南宁方特东盟神画、长沙世界之窗。 年营业收入排名居前的是上海迪士尼、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北京欢乐谷、广州长隆欢乐世界、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绵阳方特东方神画、武汉欢乐谷、荆州方特东方神画、上海欢乐谷、郑州方特欢乐世界、深圳欢乐谷。 规模竞争力分类指标来看,上海迪士尼与珠海长隆优势依旧。而相较前一年,东方山水乐园酷玩王国、南昌融创乐园、长影环球100奇幻王国被挤出前十位,来自北京、成都和重庆的欢乐谷以及广州融创乐园取而代之。 差异化经营“百花齐放” 区域市场分布日渐均衡 “区域布局上看,国内主题公园目前呈现东多西少的特征。而尽管竞争力东部仍相对强势,近年来中部西部地区也逐渐呈崛起态势,区位分布更具均衡性。”报告中指出,排名靠前的主题公园集中于上海和深圳两个城市,排名后十位的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区。这一方面说明主题公园的长期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另一方面也展示出主题公园产业集群效应,有效提升了区域竞争力,吸引游客集聚。”林焕杰表示。 “在主要中心城市都已布局主题公园的情况下,主题公园市场将走向区域化。除个别具有强大品牌吸引力的公园外,其他公园主要依赖本地市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系主任、新疆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梁增贤博士表示,未来主题公园市场将进一步细分化与品牌化,借助于新技术的变革与应用,竞争中需要更精准的开发和营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主题公园在运营中的特色差异化也日渐凸显,各类IP也日趋多元化。报告分析认为,当前国内主题公园的差异化竞争主要体现在:一是选址的差异化,通常选择三四线城市进行区域布局;二是项目的差异化,提供的休闲娱乐设施在当地可替代产品较少;三是善于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开发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各国民族文化主题的特色项目,获得地方政府支持和市场的青睐。 谈及行业发展趋势,林焕杰介绍,在坚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各主题公园通过创新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韧性,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主题公园品牌的培育和打造也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焦点。其中,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新兴主题公园将迎来品牌化的发展阶段,在打造中国主题公园品牌的同时,丰富中国主题公园品牌矩阵,文化性的表达是主题公园的一种创新性方式,助力中国主题公园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中国旅游网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旅游网"或"www.czjyzc.com"并附文章链接,需确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录和转载的第三方内容,本站无法保证其真实性,亦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属原媒体及作者,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1月23日电 2023年春节假期迎来第三天,文化和旅游部再次提醒广大游客增强安全意识,平安健康出游。一、远离无安全保障的危险区域。旅途中注意远离濒水、崖边、河道等危险区域,关注当地有关安全提示,遵守相关规定,不前往没有正式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旅游。二、谨慎参与高风险旅游项目。根据个人年龄、健康等状况,在专业人员指导指引下,谨慎参与高空、高速、水上、潜水等高风险项目,不做可能危及自身及... 1月23日电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的《关于发布甲级、乙级旅游民宿的公告》,41家旅游民宿符合甲级旅游民宿标准,30家旅游民宿符合乙级旅游民宿标准。2022年全国甲级、乙级旅游民宿评定结果如下:一、甲级(41家)二、乙级(30家)全国等级旅游民宿如何评定?根据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此前发布的《2022年全国甲级、乙级旅游民宿评定结果公示》,此次评定经旅游民宿自愿申报、省级等级旅游民宿评定机构... 春节旅游市场火爆。1月23日是农历大年初二,国内多个省市发布的信息显示,各地景区迎来大批游客,文旅市场展现强劲复苏态势。四川:本地游火热 近郊游迎小高峰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消息,春节假期第二日,截至22日15时,四川全省纳入统计的743家A级旅游景区,两天累计接待游客554.2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906.7万元,主要A级旅游景区、文化场所接待客流较去年同期、假期首日均实现... “春江水暖”旅行社感受到了。“2022年的12月,我终于不是拿保底的最低工资了。”广东省某旅行社的资深导游陈粒(化名)如是说。疫情三年里,陈粒所在的旅行社裁掉了近半数的导游,留下来也仅发放基础工资。为了活下去,陈粒的不少同事相继转行。陈粒一直苦熬着,等待再次接团的一天。2022年底以来的180度大拐弯的疫情防控政策,吹响了旅游市场回暖的号角,不仅跨省团游被允许恢复,出入境团游的开放也指日可待... 2月6日起恢复。1月20日,文旅部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试点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到,2023年2月6日起,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即日起,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可开展产品发布、宣传推广等准备工作。相关国家名单如下: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马尔代夫、斯里兰卡、菲... |
|